“十一”黄金周前的9月29日, 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 四份文件意见的公告。
根据公告,广州将从2021年 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与在读初一学生相关) 改革实施前的2019年-2020年为过渡期 (与在读初二、初三学生相关) 那么在过渡期, 初二、初三学生将面临四个方面的变化。
说到这里, 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就是, 这些变化对升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小编就给大家分析分析。
变化一:学业考试不能使用计算器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加强与高中教学相衔接,从2019年起,初中学业考试拟不得使用计算器。因此,学校教学和中考数学命题亦将会做相应调整。学生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变化二:指标到校分配比例和范围有调整
从2019年起,广州公办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含国家级示范高中和市示范高中)拟将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指标到校从原来的30%变成50%
影响与变化:更多人将从“指标批次”录取下车,而“提前批”的录取人数将更少。“提前批”竞争更激烈,尤其是省、市属学校。
比如说,某“前六所”名校,中考招收312人。改革前,有30%的指标到校名额,分出去74个指标到各初中,剩余218个招生计划全市竞争。改革后,有50%的指标到校名额,分出去156个指标到各初中,只剩余156个招生计划全市竞争。
毕竟,指标到校存在随机性,且尤其在“牛娃”聚集的民办初中作用并不大。所以,大部分优秀学生还是要竞争全市招生的优质学位。所以,提前批录取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了。
(2)广州市示范性高中也加入到指标到校招生的行列中(以前只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实施)
影响与变化:从2018年的录取分数线看,大部分广州市示范性高中的分数都接近控制线610分,而指标到校的控制线是“要求近三年提前批分数线的均分减少20分”,于是,一些中考分数在600分左右的中等生,将有更大机会进入广州市示范性高中就读。
影响与变化:指标到校的录取最低门槛必须要达到控制线才可能录取。控制线计算方式为提前批近三年最低分的平均分,再减20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中的生源不至于太参差不齐。
变化三:示范性普通高中可试行自主招生
从2019年开始,示范性普通高中经批准可试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招生计划的10%以内。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学业考试成绩须达到全市统一的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影响与变化:目前全市共有60所公办示范性高中。2019年中考作为试行自主招生的第一年,预测市属学校以及比较好的区属高中都会尝试申请自主招生。
有教育机构估算了一下,“前八所”近几年的招生计划合计约5200多人,假设全部都成功申请自主招生,那么大约有520人左右的自主招生名额。
至于其他区属示范性高中,例如七中、16中等,每年约招收500多人,那么自招名额可能分别有50人左右。
变化四:特色课程班开设与招生脱钩
特色课程班不再纳入提前批独立招生。
影响与变化:那么谁能入读名校的特色班(或称重点班)呢?预测利用自主招生政策,很多高中名校已录取一波“牛娃”,这些学生最大可能分进特色班。